权力序号 |
62 |
权力名称 |
对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安全检测仪器的处罚 |
责任主体 |
赤峰市安监局 |
设定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日期】1993.05.01 主席令第六十五号)第四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二)使用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安全检测仪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5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 1996年10月30日劳动部令第4号发布)第五十二条 依照《矿山安全法》第四十条规定处以罚款的,分别按照下列规定执行:(二)使用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
实施主体 |
赤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承办机构 |
非煤科、煤炭科 |
责任事项 |
1.立案责任:①除依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应当予以立案。 2.调查责任:①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②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并出示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制作的有效行政执法证件。③对煤矿进行安全监察的出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作的煤矿安全监察员证。④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⑤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场所进行勘验检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并制作勘验笔录。 3.审查责任:①审查案件调查结果。②根据案件违法事实、证据、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证据材料,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责任:① 制作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拟给予处罚的违法事实、理由、依据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权利;②依法应当听证的,应制作并送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并依法组织听证;③执法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④行政机关承担组织听证的费用;⑤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且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5.决策责任:对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给予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施工、吊销有关许可证、撤销有关执业资格或者岗位证书、5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开采的煤炭产品或者采掘设备价值5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的,应当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6.决定责任:①自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②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的,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同意,可以延长,但不得超过90日,特殊情况需进一步延长的,应当经上一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批准,可延长至180日。③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陈述、申辩、听证权利行使情况,当事人姓名、名称及住址、违法事实和证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履行的期限和方式、告知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途径和期限等内容。 7.送达责任:①送达必须有送达回证,由2名执法人员实施,并出示自治区政府统一核发的行政执法证;②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签收;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送达当事人。③送达方式、期限及顺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8.执行责任:①执行罚缴分离制度,除罚款20元以下、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或当事人提出当场缴纳罚款的以外,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②当场收缴罚款应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③依照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执行责令改正、罚款等处罚项目。④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当事人拒不履行的,对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9.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
追责情形 及追责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矿山安全监督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五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五十六条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九条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实施日期】1995.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八号)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