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思想大解放、工作大提速、经济大发展”讨论活动走实见效,赤峰市应急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思路,先行先试,通过“七有”试点建设、健全机制、应急演练、充实救援物资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先后成功应对了敖汉、松山等19起自然灾害。
一是扎实推进基层应急体系“七有”试点建设。根据《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印发《赤峰市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基层应急体系建设的“七有”标准,即:有管理机构、有工作机制、有救援队伍、有办公场地、有应急预案、有培训演练、有装备物资。全市共100个乡镇苏木(街道)完成基层应急管理的“七有”建设任务,因地制宜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全市各乡镇苏木(街道)均建立了平安建设办公室或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了以行政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厘清“防、救、治”职责,整合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御等资源和力量,明确专职工作人员。健全网格管理、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指挥调度、信息报送、预案管理、应急演练等工作机制,构建了“上下贯通、权责一致”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三是常态化开展多灾种应急演练。对全市各层级、各行业部门1.3万个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先后组织全市综合救援、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抗震救灾、矿山救援等专业及半专业、社会救援队伍200余支1万余人参加防火、防汛、防震等演练461场次,培训292次,有力地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持续提升。
四是不断充实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坚持应急救援物资持续向一线倾斜的原则,全市共争取价值1.2亿元应用平台、通信保障、预警指挥、基层救灾四类应急物资6213套,已全部充实到县乡村三级。截至目前,全市15个市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和124个乡镇应急物资储备点储存各类应急救援物资8万余套,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下一步,赤峰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以“思想大解放、工作大提速、经济大发展”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继续完善基层应急体系机制,打造“1+12+N+专家”的全域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优化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将应急救援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切实在基层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