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赤峰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强化风险防控,以防范遏制重大事故为工作主线,以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为根本目标,以实现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为根本任务,创新实施“133”工作法,不断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走深走实。
强化统筹协调,压实责任“一体推进”
市安委办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和定期调度,确保各项任务目标高质高效完成。一是优化行动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1+31+12+N”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形成市、县、企业三级联动、一体化推进工作格局。二是完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制定赤峰市“三管三必须”若干规定,动态修订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分工,定期督查、调度、通报各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情况,督促企业按照“一企一策、一岗一责”原则建立责任落实、双重预防、风险评估、教育培训等机制,推动形成 “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 的安全生产责任链条。
探索治本良方,“三项机制”保驾护航
将压实责任、形成合力、长效治理等作为机制建设的核心方向,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地见效。一是健全督导落实驱动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调度督导、绩效评估,“旬调度、月通报”工作进展,着力抓好地区、部门尤其是企业各项任务落实,做到清单式、台账式管理,坚决避免形式主义,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二是完善隐患清零驱动机制。健全隐患“排查—整改—举一反三”闭环治理体系,严格落实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坚决防止隐患演变成事故。推动企业建立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学习宣贯,切实提升企业自主排查、精准整改的能力。目前,全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学习宣贯4422次、206166人,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98.0%,企业自查自改率49.2%,部门每千次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7.7项。三是建立部门协同驱动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形势研讨交流会,定期开展联合检查与应急演练,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燃气安全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不同环节、不同部门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聚焦夯基筑垒,“三维支撑”提质增效
坚持从“人的因素、技的方向、管的层面”出发,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一是将能力素质提升作为筑牢安全根基的支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考试培训相结合、分级分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家授课、专题培训、现场教学、互学互鉴等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实现执法监管人员和企业全员能力素质提升全覆盖,尤其是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物业的基层宣传作用,深入开展五进活动,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目前,累计开展执法监管人员培训797次、16118人,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4029次、85617人。二是将企业科技与标准化作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支撑。大力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行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1462家,升级改造非煤矿山23处,完成全市危化领域重大危险源企业“两个场景”建设和高危工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系统建设任务,实现煤矿、冶金、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重点粉尘涉爆等企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全覆盖。三是将严格执法与指导帮扶作为提升监管效能的支撑。坚持服务向前,定期开展企业座谈会,聘请国家级权威专家团队主动“上门问诊”,组织执法人员与企业人员开展隐患“同查同议”,引导企业变“被动整改”为“主动防范”。坚持严格执法,针对特殊作业、非法生产、外包施工等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企业明知故犯、屡查屡犯的问题,坚决从严从重处置。目前,累计开展矿山、危化、冶金工贸行业领域企业座谈会39次、政府购买服务55次、专家指导帮扶107次,组织执法人员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98次,发现重大事故隐患53个,整改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