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尾矿库的分类
尾矿库是指筑坝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用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的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存在溃坝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
尾矿库一般由尾矿堆积存储系统、尾矿库排洪系统、尾矿库回水系统等几个部分构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山谷型尾矿库
山谷型尾矿库是在山谷谷口处筑坝形成的尾矿库。它的特点是初期坝相对较短,坝体工程量较小,后期尾矿堆坝相对较易管理维护,当堆坝较高时,可获得较大的库容;库区纵深较长,尾矿水澄清距离及干滩长度易满足设计要求;但汇水面积较大时,排洪设施工程量相对较大。我市现有的大、中型尾矿库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2、傍山型尾矿库
傍山型尾矿库是在山坡脚下依山筑坝所围成的尾矿库。它的特点是初期坝相对较长,初期坝和后期尾矿堆坝工程量较大;由于库区纵深较短,尾矿水澄清距离及干滩长度受到限制,后期坝堆的高度一般不太高,故库容较小;汇水面积虽小,但调洪能力较低,排洪设施的进水构筑物较大;由于尾矿水的澄清条件和防洪控制条件较差,管理、维护相对比较复杂。国内低山丘陵地区中小矿山常选用这种类型尾矿库。
3、平地型尾矿库
平地型尾矿库是在平缓地形周边筑坝围成的尾矿库。其特点是初期坝和后期尾矿堆坝工程量大,维护管理比较麻烦;由于周边堆坝,库区面积越来越小,尾矿沉积滩坡度越来越缓,因而澄清距离、干滩长度以及调洪能力都随之减少,堆坝高度受到限制,一般不高;但汇水面积小,排水构筑物相对较小。
4、截河型尾矿库
截河型尾矿库是截取一段河床,在其上、下游两端分别筑坝形成的尾矿库。有的在宽浅式河床上留出一定的流水宽度,三面筑坝围成尾矿库,也属此类。它的特点是不占农田;库区汇水面积不太大,但尾矿库上游的汇水面积通常很大,库内和库上游都要设置排水系统,配置较复杂,规模庞大。
二、为何会发生溃坝事故?
洪水漫顶
洪水漫顶是造成尾矿库溃坝的重要原因。由于排洪设施设计、施工或管理不能满足要求,造成排洪能力不足、排洪设施出现堵塞垮塌,汛期时大量雨水涌入库内,极有可能导致洪水漫顶,使坝体溃决。
坝体裂缝
坝体某些细小的裂缝有可能成为坝体的集中渗漏通道,裂缝的出现也可能是坝体滑塌的预兆。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坝基承载力不足导致局部坝体坍塌开裂、坝体边坡及断面尺寸设计不当、坝体施工质量差等。
渗透破坏
正常稳定的渗流可以加速尾矿库干滩的形成和尾砂的固结,提高坝体的稳定安全性。若坝体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及施工,未根据稳定运行要求设置坝体排渗层,将造成坝体浸润线偏高,有可能引发溃坝事故。
坝体滑坡
有些坝体滑坡是突发性的,有些是先由细小的裂缝开始,然后裂缝慢慢扩大,最终导致滑坡,发生溃坝事故。滑坡的类型按滑坡的性质可分为剪切性滑坡、溯流性滑坡和液化性滑坡;按形状可分为圆弧滑坡、折线滑坡和混合滑坡。
三、有哪些防范措施?
加强安全监测。
尾矿库安全监测是通过设置各种监测设施,监测尾矿库各构筑物的运行情况,排除隐患。尾矿库溃坝事故常在汛期发生,此时更应加大监测力度,具体监测内容如下:
1.尾矿库干滩是否已经形成,干滩长度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排水构筑物是否完好通畅,库区周边有无引发地质灾害的不利条件,泥石流拦截设施是否完好有效。
2.尾矿库坝体边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产生隆起或者塌陷;坝体表面是否有冲刷的现象,有无裂缝。若产生裂缝,应立即了解裂缝的形状、走向,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采取预警行动
当企业发现坝体存在洪水漫顶、排水管坍塌等危险时,应及时报告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当地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尽力排除险情。如险情不断扩大,应组织尾矿库下游人员疏散转移,防止事故扩大,避免人员伤亡。
开展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各地区应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在尾矿库所在地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开展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针对尾矿库的特点,制定工作方案,督促相关企业进行自我审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重点检查尾矿库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的宣传贯彻、落实情况,指导企业编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尾矿库要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治理。
做好尾矿库汛期防洪工作
各地要结合本地情况,组织开展全面、细致的尾矿库防汛安全检查,特别是曾经发生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要督促企业在汛期到来之前加强对尾矿库的巡查,建立健全汛期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对排洪、泄洪设施的维护,确保排洪道畅通,保证尾矿库的调洪库容和干滩长度符合标准。要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隐患进行重点巡查,制定应急措施。
四、尾矿库安全生产应做到五个“必须”
必须确保全员培训合格,“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必须确保排洪、排渗设施设计规范、建设达标、运行可靠。
排洪设施是尾矿库必备的安全设施,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尾矿库防洪安全。排渗设施可及时降低库内水位和浸润线埋深,有效防范渗流破坏。
必须限期消除病库安全隐患,严禁危库、险库生产运行。
尾矿库可分为危库、险库、病库、正常库。对危库必须停产,采取应急措施;对险库必须立即停产,及时消除险情;对病库必须限期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必须按设计及时闭库。
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及时履行闭库程序,严格进行尾矿库整治和排洪系统整治。
必须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应急装备、物资及应急演练到位。
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和尾矿库周边村镇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在尾矿库发生事故或险情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