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安监局应急字〔2017〕6号
相关旗县区安监局,各专职矿山救护队:
现将《赤峰市专职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技能比武竞赛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赤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7年5月12日
赤峰市专职矿山救护队
应急救援技能比武竞赛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推进企业专职救护队救援能力,市安监局决定举办专职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技能比武竞赛,依据矿山救护规程,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广泛开展应急救援练兵活动,不断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二、竞赛时间
拟于6月下旬进行(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三、竞赛地点
在平煤集团救护大队训练场。
四、竞赛项目
1.综合体能:引体向上、检力器锤重20kg、负重1000m跑。
2.仪器操作:自动苏生器连接、4h正压氧气呼吸器更换2h正压氧气呼吸器。
3.医疗急救:心肺复苏(CPR)、人工呼吸与呼吸道异物阻塞、创伤急救。
观摩项目:闻警出动、高温浓烟巷道模拟演练。
四、参赛人员
平煤集团救护大队所属四个中队、敖汉旗矿山救护队、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救护队,均以中队为单位参赛,每个中队由1名带队领导和9名队员组成。赤峰市大井子矿业救护队、克旗矿山救护队、赤峰吉隆矿业救护队、赤峰柴胡栏子矿业救护队组织所属队员观摩。
五、比赛规则
详见附件。
六、实施步骤
(一)竞赛准备阶段(5月15日-6月24日前)
各参赛队按照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比武竞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迅速选拔队员,组建竞赛队伍,按竞赛规则认真组织训练。各单位务必于5月25日前将参赛队伍人员名单报市安监局应急办。
(二)集中训练阶段(6月25日-6月29日)
市安监局将组织参赛队伍集中训练,目的是熟悉场地,规范程序和比武动作,提高参赛队伍竞技能力。
(三)竞赛实施阶段(6月30日)
集中训练结束后,利用一天的时间,按照竞赛规则实施比武。
七、奖励办法
比武竞赛设个人奖和团体奖。
(一)个人奖。按3项比武竞赛项目各取综合成绩前3名。
(二)团体奖。参赛队伍按3项比武竞赛项目总评成绩,取前3名。
市安监局将对获奖团体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物质奖励或奖金由获奖队员所在企业负责发放。
八、各项保障
1、经费保障。市安监局申请比武竞赛专项经费,用于集中训练、场地租用、设施设置、器材购买、裁判聘请、荣誉证书等保障。
2、裁判员。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担任裁判。
3、各参赛单位(企业)要列支比武竞赛专项经费,确保参赛队伍训练、比武竞赛顺利实施,相关比武竞赛装备器材自行保障。
九、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比武竞赛是加强我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举措,届时还将邀请有关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现场观摩指导,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具体责任,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二)周密组织,确保安全。相关旗县区安监局、各专职矿山救护队及委托的企业要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好人员选拔、训练组织及比武竞赛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在组织训练和比武竞赛期间,要严守组织纪律,强化安全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三)加强协调,确保高效。此次比武竞赛历时长、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协调工作复杂,市、县两级安监局及相关企业要加强沟通,对比武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市安监局反馈。
联系人:王子彬 电 话:8833987
邮 箱:cfajyjbwzb@163.com
附件:1.赤峰市2017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比武竞赛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比武竞赛规则
3.比武竞赛奖金发放建议
附件1
赤峰市2017年专职矿山救护队
应急救援技能比武竞赛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彦彬 市安监局局长
副组长:李国增 市安监局副局长
成 员:冯志刚 市安监局应急办主任
王子彬 市安监局应急办科员
相关旗县区安监局分管局长
参赛队企业主管副总
附件2
赤峰市专职矿山救护队
应急救援技能比武竞赛规则
2017年5月
第一部分 总则
一、赤峰市专职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技能比武大赛(以下简称竞赛)设置医疗急救、仪器操作和综合体能三个项目。
二、竞赛时间:1天。
三、竞赛设裁判委员会,负责竞赛期间的裁判及仲裁工作。裁判委员会由裁判长、副裁判长、委员及裁判员组成。
四、参赛队以中队为单位,由1名领队和9名队员组成参赛小队,统一着战斗服穿水靴;每名队员均要完成综合体能、仪器操作、医疗急救。参赛人员报名登记后,没有裁判长的同意,不得更换。
五、参赛单位自带4h和2h正压氧气呼吸器、苏生器、急救包扎材料、模拟人等。
参赛队自备体能及仪器操作使用的呼吸器(型号不限,正压即可)和战斗服、高筒胶靴、腰带、安全帽等。
六、竞赛前一天,参赛队应在指定地点登记报到,领取相关资料。
七、竞赛顺序以抽签形式确定。
八、参赛队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按时进入指定地点隔离,直到竞赛开始。在隔离期间,不得非法获取有关竞赛信息。竞赛任务完成后,不得回到隔离场地。
九、参赛队不按规定时间检录,按弃权处理。
十、裁判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裁判工作;并根据分工,熟悉规则和场地布置,掌握各种仪器装备的性能、原理、使用、拆装、维护和保养的方法。裁判员不得向参赛队泄露任何竞赛信息。
十一、竞赛分数相同时,以完成该项竞赛总时间作为评判成绩顺序的依据。
十二、裁判员在扣分单上签字后,不得再做改动,竞赛结束后,要及时上交扣分单。
十三、裁判组设立复核人员,对竞赛成绩进行复查、核对。
十四、竞赛结束后,参赛队长、领队可以查看扣分单,时间10分钟,如有异议,在60分钟内向裁判长提交书面申诉材料。
十五、裁判长应根据竞赛规则及仲裁程序,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诉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公开、公平、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仲裁,尽快将仲裁结果告知申诉单位。
十六、竞赛期间,参赛队员、组委会人员、裁判员、安全保卫人员、场地工作人员、医生及佩戴准入证的新闻记者,允许进入竞赛场地。
十七、竞赛设个人奖和团体奖。
团体奖:参赛小队九人综合成绩之和为团体成绩,取前三名。
个人奖:综合体能、理疗急救及仪器操作,每个项目的单项成绩,各取前三名,共九名。
注:本次计分方法采用“名次计分法”按名次的先后排序进行评分。名次越靠前,分数越高,个人综合总分为各单项成绩得分之和。
附件:项目名次计分表。
第二部分 医疗急救竞赛规则
一、总则
1、除比赛规定可提供的特殊器材外,每支救护队必须自备参赛所需的急救基本器材。
2、CPR(心肺复苏)和腹部(或胸部)冲击法仅在人体模型上操作。
3、根据急救任务通知书内容,正确处理事故现场。
4、急救人员必须配备个人防护装备:手套、眼镜(口述)、CPR隔离膜可用纱布代替(自备)。
5、模拟人由各队自带。
二、标准要求
1、医疗急救比赛设2站比赛。
第一站:心肺复苏(CPR)、人工呼吸与呼吸道异物阻塞;
第二站:创伤急救。
2、每支参赛救护队9人全部参加第一站心肺复苏项目;9人组成3个急救小组(自由结组,但个人不得重复操作),参加第二站创伤急救项目,急救小组得分即为个人得分。
3、、CPR(心肺复苏)在人体模型上操作,参赛选手在参赛前可进行30次试压和2次试吹,参赛顺序赛前抽签确定。
4、比赛开始时所有参赛队均需隔离,直至轮到该队参赛人员上场。如果参赛人员需要额外帮助,如运送或移动伤员,工作人员会提供帮助。比赛过程中所使用的夹板、担架、保温毯等由大会提供,各参赛队需要自带急救箱、三角巾、纱布、衬垫、止血带及止血标签等急救包扎材料和用品。
5、每一站比赛有3名裁判员。
6、急救队接到急救任务通知书开始计时。
7、为了避免出现平局,裁判员应准确计时(记录到毫秒),并记载在计分卡上。判定名次的第一依据是所有赛站的现场计分,第二依据是现场记载的总时间。
8、除急救队对急救任务通知书有疑问时可提问外,不允许裁判员与急救队讨论任何比赛问题。
9、对伤员的包扎、止血、夹板固定不能模拟,所有的包扎和夹板必须正确放置。
10、不允许急救队员离开赛场获取比赛所需的材料。
11、不允许粗暴地处置伤员。
12、在急救中不允许接受假设意识丧失的伤员提供的帮助。
13、第2站比赛时间为7分钟,到时则终止比赛。
三、申诉
1.在比赛中,当裁判员对伤员进行检查以后,应向急救小组告知其在急救处理过程中的所有犯规行为。如对犯规有异议,允许急救小组口头向现场裁判员或主裁判员提出申诉。如口头申诉得不到解决,在急救小组提出书面申诉申请前,以主裁判员做出的决定为准。
2.在口头申诉过程中,申诉涉及的夹板/包扎应保持原样,直到申诉得到解决。如果在申诉解决前,急救小组对涉及申诉的夹板/包扎自行进行了拆除或改动,则申诉不予受理。
3.对裁判判罚如有异议,应在60分钟内提交书面申诉。申诉须表达清楚,阐明对扣分的不同意见。所有的申诉都由申诉委员会裁决,其裁定为最终结果。
四、扣分
1、比赛扣分单经参赛队员查看,并经裁判员签字后,不能再次扣分。
2、在相同问题上多次出现错误可以重复扣分。例如:在两处单独的伤口上包扎不当(扣两次分),三次打结错误(扣三次分)。
3、若急救小组和参赛队员在比赛中做了比赛未要求的工作,不扣分。如果这些处置对伤员有害或处理不当执行扣分。
4、裁判员不得对扣分卡上未列出的项目或规则内未包括的情况扣分。
第一站 心肺复苏(CPR)扣分卡
队名: 队员 :
A.心肺复苏(CPR) | 扣分 | |
1 | 没有检查事故现场以确保在场人员的安全 | 5×_= |
2 | 没有配备个人防护装备(BSI)的预防措施(手套、眼镜、CPR呼吸面罩或隔离膜) |
2×_= |
3 | 没有判断伤员是否有反应及呼吸异常或无呼吸(口述) | 2×_ |
a | 在按压之前给予吹气 | 2×_= |
4 | 没有寻求帮助 | 1×_= |
5 | 检查动脉搏动的方法不正确 | 1×_= |
a | 判断有无动脉搏动不能小于5秒或超过10秒(时间从开始触摸动脉搏动算起) | 1×_= |
6 | 若无动脉搏动未开始进行胸外按压;若有脉搏未开放气道 | 5×_= |
7 | 实施胸外按压前手的定位未采用正确方式 | 1×_= |
8 | 按压时未将两手平行重叠放置(掌根共轴应与胸骨长轴平行) | 1×_= |
9 |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错误, | |
a | 按压频率未达到100次/分 | 1×_= |
b | 按压深度未达到5-150px | 1×_= |
c | 没有放松按压 | 1×_= |
10 | 按压时手的位置不正确 | 1×_= |
11 | 开放气道错误或操作不当 | |
a | 没有完全打开气道 | 1×_= |
b | 应该采取下颌前移法(托颌法)时用了仰头举颏法 | 1×_= |
c | 需要时,没有采取拉起舌头或提拉下颌,用手指交叉技术或用单指清理口腔内异物 | 1×_= |
12 | CPR过程中人工吹气不当 | |
a | 没有在4秒内给予2次吹气 | 1×_= |
b | 吹气不足,没有使肺足够膨胀或吹气过大 | 1×_= |
c | 再次吹气前,肺体积未能下降 | 1×_= |
13 | 在125秒内(从按压开始计时)未完成5个周期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为1个周期)(按压频率≥100次/分) |
5×_= |
a | 每30次连续按压超过18秒 | 1×_= |
b | 一个按压周期按压次数超过或不足30次 | 3×_= |
c | 胸外心脏按压间断(每次)超过7秒 胸外心脏按压间断(每次)超过10秒 | 1×_= 2×_= |
14 | 完成5个周期CPR后,没有重新检查动脉搏动及呼吸 | 2×_= |
15 | 发现无动脉搏动但没有继续进行按压 | 2×_= |
16 | 发现有动脉搏动,若无呼吸,未进行人工呼吸 | 5×_= |
a | 发现有动脉搏动,没有检查呼吸 | 2×_= |
b | 判断有无呼吸不能小于5秒或超过10秒(时间从急救队员开始视、听、感觉有无呼吸算起) |
1×_= |
17 | CPR成功后未将伤员置于昏迷体位(伤员头偏向一侧) | 1×_= |
18 | 其它对伤员造成伤害的行为 | 1×_= |
日期: 总扣分:
裁判: 计分复核: 备注:
第二站 医疗急救包扎
一、由3人组成的急救小组对一名伤员进行检查评估,并模拟“小腿开放性骨折”伤员进行急救,7min完成。
二、“伤员”由大会统一安排专人模拟。应穿工作服、高筒胶鞋、戴矿工帽,佩带好矿灯,在规定地点仰卧好,并按裁判组的要求模拟休克,不回答参赛者的提问。
三、急救小组着战斗服、佩带氧气呼吸器,携带必要的急救器材。
四、急救小组距抢救现场10 m处待令。裁判组向小组递交任务书,发出“开始”口令后起表,操作人员根据裁判组提供的任务书,商议处理办法,并立即进入急救现场。
五、伤情评估
(一)伤员(伤情)评估 | 扣分 | |
初步评估: | ||
1 | 没有检查事故现场以确保在场人员的安全 | 5×_= |
2 | 没有配备个人防护装备(BSI)的预防措施(手套、眼镜、CPR呼吸面罩或隔离膜) |
2×_= |
3 | 未检查伤员有无反应 | 1×_= |
4 | 没有寻求帮助 | 1×_= |
5 | 如怀疑颈椎受伤而未固定头部 | 12×_= |
6 | 没有将伤员置于仰卧位 | 1×_= |
7 | 用不正确的方法给伤员翻身 | 1×_= |
8 | 未评估气道:应该采取下颌前移法(托颌法)时使用了仰头举颏法 | 5×_= |
9 | 未清除嘴中可见的异物 | 2×_= |
10 | 未检查有无呼吸—通过视、听、感觉检查呼吸 | 5×_= |
11 | 未检查动脉搏动 | 5×_= |
12 | 用不正确的方法检查动脉搏动 | 2×_= |
13 | 未查找大出血或未用语言表述正在查找大出血 | 10×_= |
14 | 没有按正确顺序进行初步评估 | 5×_= |
二次评估(详细评估) | ||
15 | 没有检查头部(头皮, 头发里的伤口等) | 2×_= |
16 | 没有检查伤员的颈部 | 2×_= |
17 | 伤员脊柱有伤时,托起伤员的头部 | 3×_= |
18 | 没有检查伤员的胸部(采用手触的方法) | 2×_= |
19 | 没有检查伤员的腹部(采用手触的方法) | 2×_= |
20 | 没有检查伤员腰部是否有伤 | 2×_= |
21 | 没有检查伤员骨盆是否有伤 | 2×_= |
22 | 没有检查伤员生殖器区明显的外伤 | 2×_= |
23 | 没有检查伤员下肢是否有伤 | 2×_= |
24 | 没有检查伤员下肢是否瘫痪 | 2×_= |
25 | 没有检查伤员上肢是否有伤 | 2×_= |
26 | 没有检查伤员上肢是否瘫痪 | 2×_= |
27 | 没有检查伤员背部是否有伤 | 2×_= |
28 | 没有检查伤员手腕或颈部的标牌 | 2×_= |
29 | 未按顺序检查 | 5×_= |
30 | 二次评估时做了除生命支持和止血以外的工作 | 4×_= |
伤员(伤情)评估 小计: |
(二)随后操作人员将伤员矿帽、矿灯头摘下,解开矿灯带,将伤腿上的高筒胶鞋脱下,剪开伤腿裤腿(可叙述)。
六、止血固定:
(一)用指压法对动脉止血。
(二)用止血带对伤员进行止血:先在伤员小腿上部处用布料或衬垫将腿包扎一圈,再用止血带缠绕止血,然后在扎止血带处签上止血时间。
(三)伤口处理:应先在伤口上盖上无菌纱布,然后再放干净敷料,然后用绷带包紧、扎牢。
(四)固定:应先在踝关节、膝关节两侧各放两块衬垫后,再在小腿两侧放上两块合适夹板。用四段绷带将夹板固定,四段绷带布置均匀,绷带距夹板两头不得大于50㎜,中间各段的两绷带距离之差小于50㎜,缠绕时绷带要展开理顺。
(五)每一圈绷带要留打结头,打结要牢固,松紧度要适当(顺夹板拉动位移不得超过20 mm),打结要打方结,结要打在一边的夹板上。
(六)两侧夹板要平行一致,两端头相差不得大于50 mm。
h、包扎完毕后,急救小组将担架展开,同时,再由1名队员躺在担架上,试验担架是否牢固可靠。
七、处理休克,松开伤员颈部、胸部及腰部过紧的衣物(解开扣子、皮带、拉链、带子或扣件等),使伤员保持安静和安慰伤员。
八、搬运伤员:伤肢包扎固定好后,用三人平抬法将伤员正确地搬运至担架上,参赛人员下跪的腿方向应一致,并给伤员盖上保温毯,系上两条固定带,抬起伤员并走一步说“好”,时间终止。
九、评分办法:
(一)伤员和操作小队不按要求着装或佩带装备,每少一件扣5分。
(二)超过时间终止比赛,未完成项目,按规定逐项扣分。
(三)准备工作
1、对伤员伤情了解错误,扣10分。
2、为摘掉矿灯、矿帽、裤腿未剪开(可示意)、未询问伤员伤情,每处扣2分。
(四)止血固定
1、止血带未扎紧,未做止血标签,扣2分;止血带开扣,扣2分
2、止血垫位置放错、伤口未放无菌纱布或敷料、绷带不是从远端向近端包扎、打结打在伤口处、每处扣5分。
3、未放止血垫扣5分。
4、夹板和衬垫放错位置或未加衬垫,每处扣2分。
5、绷带布置不均匀,缠绕时未展开,每处扣2分。
6、绷带圈数不足2圈、打结不紧、松紧度超过规定、打死结,每处扣2分。
7、夹板不齐,超过规定,扣3分;未给伤员盖保温毯扣3分。
(五)搬运伤员: 搬运伤员方法错误扣5 分;下跪腿的方向不一致、未系两条带子扣3分。
第三部分 仪器操作竞赛规则
一、总则
1、仪器操作共两项内容:自动苏生器连接和4h正压氧气呼吸器更换2h正压氧气呼吸器。
2、每支参赛队9队员全部参加自动苏生器连接操作比赛。
3、每支参赛队组成3个仪器操作小组,每组3人参加4h正压氧气呼吸器更换2h正压氧气呼吸器的操作比赛,小组得分即为个人得分。
4、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参赛队员的参赛顺序,所抽号码即为其参赛顺序编号,参赛队员应按顺序参赛,未经裁判长允许不得随意更换参赛号码。
5、比赛前,参赛队员必须按时到检录处报到,如有违反将取消其比赛资格
6、参赛队所使用的苏生器及呼吸器均由参赛队自行准备。
7、比赛结束时,根据扣分多少决出优胜者。如果出现平局,以操作时间作为评判名次的第一依据(计算到毫秒)。
8、比赛开始时所有参赛队均需隔离,直至轮到该队参赛人员上场,如有违反取消比赛资格。
9、每个项目设置三名裁判。操作时间取三名裁判计时的中间值。
二、自动苏生器连接竞赛规则
1、各参赛队自行准备自动苏生器2台,规定操作时间为40s,超时1s扣1分。
2、操作顺序:
(1)打开仪器盖子(姿势不限),打开氧气瓶,一手理顺抽痰管,另一手开关一下引射器。
(2)将自动肺连接在靠近引射器输氧管上,试验自动肺是否自动,拿起面罩接在自动肺上, 拉出自动肺操作杆,理顺输氧管。
(3)将自主呼吸阀接在另一根输氧管上 接着把面罩、储气囊与其连接, 把小开关迅速开关一次,检查是否过气。
4、起止时间:由裁判员发出开始信号起表,到被检人员操作完毕,举手示意止表。
3、评分办法:
(3)接头明显松动,每处扣2分(用食指轻推松动)。
(4)管路交叉没理顺, 每根扣2分(导管出现打圈或没完全拿出仪器视为没理顺)。
(5)接错、未开引射器或没试自动肺或未实验自主呼吸阀小开关
(1)不按顺序操作,每处扣2分。
(2)面罩下方中线与自动肺氧气输入管或自主呼吸阀储气囊之间的夹角超过45度每处扣3分。
一处扣3分。
(6)如因操作失误,如损坏面罩、 部件掉地损坏等,不能全部联接扣10分。
三、4h正压氧气呼吸器更换2h正压氧气呼吸器竞赛规则
1、各参赛队自行准备4h和2h正压氧气呼吸器,能熟练地将4 h氧气呼吸器更换成2 h正压氧气呼吸器,50s按程序完成。
2、操作顺序:
(1)参赛小组三人一组进行一次性更换,其中1人为遇险者,另二人为操作者。分甲乙,甲在遇险者身前,乙在遇险者身后。
(2)听到裁判下达“开始”命令后,甲将两小时呼吸器置于遇险者面前,将两小时呼吸器上壳体贴于遇险者并直立放置,正确安装全面罩,然后将面罩向内翻转一周,一只手将面罩头带松开并向外翻,然后将面罩鄂窝对准下巴,同时用另一只手托住遇险者的后脑部。
(3)乙在甲工作的同时摘下遇险者的安全帽,解开遇险者呼吸器的腰带(胸带),解开头带,在甲将面罩置于遇险者下颌时,迅速取下遇险者的面罩,经遇险者头上部摘下,然后用双手扣住面罩头带翻边,准确地将面罩给遇险者戴好;禁固面罩头带,同时甲迅速打开两小时呼吸器气瓶开关,按手动补给使氧气充满气囊。
(4)更换后,乙将故障呼吸器从遇险者身上取下,关好氧气瓶开关,戴好安全帽和矿灯,甲将两小时呼吸器从遇险者头部迅速翻过,乙协助将呼吸器背好,甲将两小时呼吸器各部皮带系好后举手示意。
(5)计时方法:从检查人员下达“开始”起表,到更换后打开氧气瓶按手动补给止表。
3、评分办法:
(1)每组三人操作所得成绩为三人的共同成绩。更换后没打开氧气瓶开关,扣10分;
(2)开始时两小时呼吸器氧气瓶压力低于15Mpa、面罩不正、面罩漏气、胸(腰)带未系好、不按顺序操作,操作不正确均扣5分;
(3)按手动补给气囊必须充满(以听到排气声为准)否则扣5分;
(4)超过规定时间扣10分。
第四部分 综合体能竞赛规则
一、总则
1、体能竞赛每3名裁判对1名参赛人员进行计时,其中1人发令,3人同时起表计时,成绩取三名裁判员的中间值。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大会设置1名检录裁判员.
2、各参赛队自行准备综合体能需要使用的氧气呼吸器,每支参赛队至少4台(氧气瓶不充氧气),呼吸器重量不得低于10kg(赛前检查重量),前一组竞赛结束后,后一组竞赛人员必须将准备好的安全帽、战斗服及呼吸器摆放在指定的位置,并在单杠处准备竞赛。裁判员到位后,如果竞赛人员不能各就各位,超过1分钟取消竞赛资格。
3、大会需要工作人员6人,其中:检力器维修工2人,呼吸器检查及准备4人。
4、各参赛人员采取抽签确定参赛顺序。
二、综合体能基本规则
1、综合体能的项目及程序:单杠处做引体向上10次___跑20米到着装处着装、佩戴呼吸器__跑1000米__拉检力器60次.以上几项要按顺序连续进行. 7分钟内完成.着装着战斗服,佩带正压氧气呼吸器
2、计时:从裁判员发出“预备—开始”的口令时起表,参赛队员开始做引体向上到参赛队员拉完检力器最后一下时止表(到最后10下时,裁判员应做出提示)。
3、参赛队员在着装佩带呼吸器操作之前着运动装,运动装样式不限。
4、引体向上:正手握杠,引体时,下腭过杠;放下时,两臂伸直,下肢动作不限,脚不能着地,连续完成10次,中途掉杠,第二次上杠必须再完成10次。
6、着装及佩带呼吸器:参赛队员着战斗服、戴安全帽、围白毛巾、穿高筒胶靴(上述着装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战斗服领口下第2、3、4颗纽扣必须扣好,高筒靴不得挽筒,裤腿放在胶靴筒内。着装的顺序及服装摆放的方法不限。佩带呼吸器时,腰带、胸带必须扣好,呼吸软管必须置于胸前位置(软管可以固定)。
7、检力器锤重20kg,拉高1.2m,次数为60次(上下碰响,为1次),检力器发生故障,换备用检力器(连续计时)。
8、参赛队员在操作中有一项未能完成或是直接弃权,可依次做下一项。未完成或弃权的项目按缺项处理。
9、在进行1000m跑时,必须逆时针按规定路线进行,任何人不得协助和带跑。
10、跑1000m时,不能踏入操场内沿。
三、综合体能评分办法
1、从裁判员发出“预备—开始”口令时裁判员起表,到参赛队员拉完检力器止表。7分钟内完成,每超1s扣1分。排名时:扣分为第一依据,时间为第二依据。
2、参赛队员单项没能完成或弃权按缺项处理。每缺1项,扣20分.
3、参赛队员在引体向上时,不正手握杠;引体向上时下腭不过杠或脚着地;放下时两臂不伸直;裁判不预计数。直到完成或是弃权。不足10个时,每少1次扣4分。
4、参赛队员在拉检力器时,毛巾或安全帽脱落没有及时复位(裁判员提示后,继续拉2次以上),每发现1处,扣5分。
5、跑1000m时必须逆时针按规定路线进行,任何人不得协助和带跑,否则,该项成绩扣20分;跑步时踏入操场内沿,发现一次扣5分。
6、参赛队员拉完检力器后,应检查如下内容:
(1)上衣纽扣未扣好。每发现1处,扣2分;
(2)呼吸器腰带、胸带未扣好。每发现1处,扣2分;
(3)高筒胶靴挽筒或裤腿未放入胶靴筒内。每发现1处,扣2分;
(4)毛巾没有围到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每发现1处,扣2分,丢失者,扣4分;
(5)呼吸软管没有置于胸前。每发现1次,扣2分。
7、比赛场地设置如下图:
附件:
竞赛项目名次成绩计分表
序号 | 名次分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备注 | |||
1 | 个人单项 | 医疗急救 | 40 | 38 | 36 | 34 | 32 | 30 | 28 | 26 | 24 | 22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20名以后成绩均为10分 | ||
仪器操作 | 40 | 38 | 36 | 34 | 32 | 30 | 28 | 26 | 24 | 22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
综合体能 | 40 | 38 | 36 | 34 | 32 | 30 | 28 | 26 | 24 | 22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
2 | 综合团体成绩 | 医疗急救、仪器操作、综合体能、三项得分之和为个人综合成绩。 小队九人个人综合成绩之和为综合团体成绩。 |
备注:本次竞赛采用“名次计分法”按名次的先后排序进行评分。扣分多少为第一依据,完成时间为第二依据。综合全能成绩为各项名次相对应分数之和,如出现并列成绩,按照综合体能名次进行排名
附件3
比武竞赛奖金发放建议
相关企业: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队员参与比武竞赛的积极性,激发练兵热情,建议为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和团队发放现金奖励。
1、综合团体奖:
一等奖10000.00元
二等奖8000.00元
三等奖5000.00元
2、个人单项奖:
综合体能:
一等奖3000.00元
二等奖2000.00元
三等奖1000.00元
仪器操作:
一等奖3000.00元
二等奖2000.00元
三等奖1000.00元
医疗急救:
一等奖3000.00元
二等奖2000.00元
三等奖1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