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最美“应急人”讲述动听“应急”故事
“弘扬模范精神·激励忠诚担当”——内蒙古自治区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呼召开
3月19日下午,“弘扬模范精神·激励忠诚担当”——内蒙古自治区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内蒙古消防救援总队、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负责同志及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人员共万余人通过视频、直播,参加和收看报告会。
报告会上,8位受表彰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的突出贡献。用一个个真实故事,诠释了坚守岗位,默默奉献,闻令而动,不畏艰险,有呼必应的最美“应急人”。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应急管理局局长武秀杰讲述的是动真碰硬、严查严管,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的先进集体事迹。多年来该局坚持源头治理,降低风险系数,2017年“小、散、乱、差”的玄武岩矿山有十几家,石材加工企业上百家,事故隐患突出,他们不顾威胁恐吓、恶意阻挠,180多天蹲守一线,24小时轮流巡查,实现全部关闭,一举啃下困扰多年、屡整不力的“硬骨头”,彻底消除安全乱象。
大兴安岭北部95万公顷原始林区,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未开发原始森林,也是雷击火、入境火的重灾区。在林海深处有一支英雄的队伍,守护着这里,它就是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中队坐落在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三面环山一面邻水形如孤岛,这里全年无霜期不到90天,夏天蚊子、小咬、瞎蜢“三班倒”,夜晚还要警惕野猪和熊瞎子,常年面对北纬53度、最低气温零下53度的“双50”极端考验,忍受着不通邮、不通市电,手机常没信号的隔绝闭塞。就是这样的“穷地方、苦地方”,却成为他们建功立业好地方。守好这片林海,是中队的集体自觉。中队指导员王德朋说,为了扑火,他们手刨脚蹬,挖掘绵长的隔离带,以身为墙,不让外火入境一分。为了扑火,他们曾经一个月连续13次转场灭火,全中队靠一袋米一袋面坚守火场7天8夜,一切付出,只为北疆这块“绿色翡翠”永远鲜艳夺目!在与火魔的交锋中,他们迎难而上,没有丝毫退缩。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5次,被自治区授予“北疆森林卫士”荣誉称号,2020年被应急管理部表彰为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同时被自治区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建队近60年,中队走出了2名将军、11名师职干部,129人立功。“身在最北疆,心向党中央”的信念滋养着“忠诚、坚守、创业、乐观”的奇乾精神历久弥新。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监察执法一处监察执法一处是去年年底由原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乌海监察分局机构改革而来。乌海监察分局成立于2000年11月,为派驻内蒙古自治区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承担乌海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及鄂托克前旗辖区内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副处长李振波讲述了近年来,针对辖区煤矿灾种全、灾害重的特点,通过精准研判、严格执法、创新执法,形成了一系列契合辖区实际、富有针对性的监察工作方式方法。近五年来,累计监察1481矿次,查处一般隐患4992条,消除重大隐患39项,为有效化解辖区煤矿重大安全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有效防范遏制辖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作出了应有贡献。2015年至今,辖区煤矿连续7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也未发生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引起的涉险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百万吨死亡率由0.161降至0.01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以来,更是在“煤超疯”和保供增产的双重压力下,保持了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科右中旗大队政治教导员霍启明说“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我们爱民护民最大的政治责任”。大队借鉴“好来宝”的艺术形式,说唱防火知识和党的民族政策,使农牧民寓教于乐,学习消防知识,增强防范意识,荣获“全国119消防奖”。首创的中小学生消防疏散救生操,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中国消防博物馆专门收录这套操法并在全国推广。2010年12月,一位妇女在待产途中被暴风雪围困,大队指战员奋力营救,产妇最终脱险,顺利产下孩子。为表达对消防队伍的感激之情,父母为孩子起名“包消防”。民族团结典故《“包消防”的故事》在科尔沁草原上传为佳话。直到现在,包消防的父亲包宝石常挂在嘴边:“没有消防队的大恩大德,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段故事成为大队与驻地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历史见证。
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呼伦贝尔市支队海拉尔区大队大队长郑保利以亲身经历为例,讲述了赴汤蹈火为人民的真实故事。他说,“梦想带路的日子,忘了春荣秋败;一次次寂寞出发,也许我的巡护不被记载,我只要每天看见”,这首名为《我的高山我的林海》的歌曲,唱出了所有森林消防员矢志林海、无怨无悔的心声。作为一支依托航空护林站建立、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的专业队伍,大队承担着呼伦贝尔10个旗市区、6个林业局综合救援和跨区增援任务。在滴水成冰的高寒禁区、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辽阔无垠的草原腹地,一代代森林消防员用鲜血和汗水,在这片沃土上留下了青春足迹。建队以来,大队累计防火执勤2200余次,携装清山980余次,巡山护林3万余公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860余起,充分发挥了国家队、专业队、突击队、战斗队作用,大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国务院表彰为“扑火先进单位”、原农业部表彰为“全国草原防火先进单位”、自治区授予“护林爱民模范大队”称号。向险前行,用热血浇灌“绿水青山”。“红战袍”映衬忠诚底色,“火焰蓝”照亮家国情怀,大队始终像爱护眼睛、珍惜生命一样保护着这片绿色。2006年5月,免渡河林场发生特大火灾,大队负责673高地攻坚任务,这个火场处在火头位置,拔掉这颗“钉子”对全局意义重大,大队党员突击队临危受命,30名队员轮流上阵鏖战5个多小时,在荆棘丛生的原始林中,用砍刀破开了灭火降魔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后续队伍赢得了宝贵战机。火灭了,30人、60只血肉模糊的手,半个多月用不了筷子。从此以后,大队多了30个“勺子班长”的故事,也留下一个“火场拼命队”的称号。2017年“5·2”毕拉河火灾中,大队在夜幕中徒步奔袭拦截火头,途中遇到3条尚未化冻的河水,100名队员,毫不犹豫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黑夜中用颤抖的喊声相互打气,手挽手、肩并肩,向险亮剑!大队先后参与扑救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100余起,有2人荣立一等功,8人荣立二等功,85人荣立三等功。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一回回意志和胆气的较量,擦亮了尖刀大队的“刀尖子”,也筑起了守护北疆绿色的铁城墙!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基础处处长梁国庆,从一个基层煤矿的技术员、到应急管理系统非煤矿山安全的“守护者”,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为企业送去发展、为矿工带来安全。他说,他敬畏这个岗位。到今天,他仍然忘不了2006年的一天,他正在单位上班,公司煤矿井下突然传来噩耗,他的同窗好友由于违章开动电机车出了意外,夺走了他年仅30岁的生命。每当想起他那悲痛欲绝的妻子,想起他那不满1周岁、咿呀学语、茫然无知的女儿的画面,他的眼泪就不能自已。悲叹之余,他更加坚定了从事矿山安全监管、为生命保驾护航的信念。可以说,从事安全监管工作的每时每刻,都不敢有半点马虎、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在他身后,是无数个家庭在等待亲人的平安归来。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他必须用铁面、铁腕、铁作风来守牢安全底线,这既是他的职责所在,更是他的良心使然。有一次,去某矿山企业检查,在下井乘坐罐笼时发现,该企业使用的是没有安全标志的自制罐笼,而且使用类似罐笼的井筒多达32条,人员上下井生命悬于一线。梁国庆当场质问企业负责人,如果下井作业的是你的亲人、是你的孩子,你能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吗?必须立即停产整改!同时,严肃查处存在的其他违法违规问题,共依法处罚20余万元。经过半年停产整改,企业全部更换了有安全标志的合格罐笼,并对多级提升的开拓系统立项进行升级改造,安全生产条件大大改观。为彻底整治非煤矿山“小、散、乱”的顽疾,他综合运用监督检查、明查暗访、约谈通报等办法措施,连续三年铁腕推动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在全体监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三年共推动整顿关闭小矿山1338个,全区非煤矿山整体安全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呼伦贝尔市航空护林站副站长陈刚,1986年,从父辈手中接过航空护林工作的衣钵到现在,已经在航空救援战线工作了35年。迎着朝日起飞,伴着晚霞而归,起起落落间,从青葱岁月到白发染鬓,半生已过。35年1万2千多个日日夜夜,他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用初心使命巡护好12条、4951公里的航线,守护好17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草原。6000余小时的安全飞行,1100余架次的空中应急任务,30余次的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空中消防任务,是对他平凡和坚守的最好的注解。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巴特尔,出生在一个英雄的家庭,奶奶是“感动草原十杰母亲”,父亲是救人牺牲的消防烈士,母亲是为国争光的全国柔道冠军。奶奶朴素本真的爱国奉献情怀,父亲许党报国的英雄壮举,母亲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犹如红色的信仰之种,时刻埋在他的心里,成为他矢志报国的精神家园。怀揣着祖孙三代的庄严承诺,巴特尔毅然放弃进入体育大学深造的机会,义无反顾参军入伍,从最基层、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干起,15年来忠实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入职15年来,他总是比战友早起一小时、晚睡一小时,利用挤出的时间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无论严寒酷暑,他的训练从不间断,为的就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保民平安!这个九零后的大男孩,历经4500余次灭火救援行动考验,其中3次执行任务与死亡擦肩而过。2009年8月6日,赤峰市红山区制药厂发生氨气泄漏。接到命令到达现场后,厂区内冒出大量白色气体,巴特尔冒着生命危险执行“搜救被困人员、关阀断料并进行稀释”作战命令,主动请战进入灾害现场内部。冲进厂区最里面,此时他的空气呼吸器已经报警,本想返回去更换气瓶,突然发现50米外有三名工人瘫坐在那里。年轻的巴特尔毫不犹豫冲了上去,连抱带扛往返三次把他们送到救护车上。这时的他因为吸入氨气,两眼一黑栽倒在地,在医院昏迷两天才苏醒。醒来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被困群众怎么样了?其他战友呢?”。巴特尔说,经历了这件事后,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为什么会以身犯险,明知危险还一往无前,这是消防员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为了救人民于水火、保一方平安,即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他的父亲没有怕过,他也没有怕过。
听着这些感人的故事,看着这些最美的“应急人”,会场一次次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向先进模范看齐,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敬业奉献,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鞠树文在讲话中勉励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人员要把训词精神融入血脉,始终对党忠诚;要把“两个至上”牢记心头,始终做到竭诚为民;要把见贤思齐落到实处,始终做到向善向上;要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枕戈待旦、夙夜在公,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谱写好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新篇章,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了解,2021年11月4日,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区4个先进集体、6名先进工作者和1名消防忠诚卫士荣膺表彰。
2018年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应急管理、矿山监管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三年来,全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9.5%、43.5%;森林草原火灾起数和人员伤亡数量同比下降6.7%、88.9%;自然灾害受灾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42.5%、30.7%。在履职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坚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